close

那天無意間看到踏輕鍋物的介紹,特別是這道蝦黃厚薑母鴨,光是名字就讓我瞬間動心。薑母鴨本來就是冬天的經典鍋物,但加上蝦黃這個「點睛之筆」,光用想像的就能感受到湯頭的濃郁層次。

回家後,我立刻跟老公分享相關照片,眼神透出期待的目光,以及我想要吃這個的語氣,我老公聽完,沒等我說完就笑著點頭,說:「買都買,趕快入手一包回來試試!」於是,我們決定這週末就在家裡煮上一鍋蝦黃厚薑母鴨,好好犒賞自己,也順便享受一下那種餐廳級的美味暖湯。

說真的一打開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調理包,我第一眼就被它的「份量」給震撼到了!這薑母鴨的尺寸完全不手軟,鴨肉塊頭飽滿又扎實,讓人不禁感嘆這實在是太有誠意了!光是看著這一大包滿滿的食材,就彷彿能感受到濃厚的湯底與鮮嫩的肉質即將在鍋中綻放出完美的風味。更讓我驚喜的是,裡頭不只有厚實的鴨肉,還能看到微微蝦黃的點綴,這樣的組合根本就是對「進補」和「美味」的雙重感受啊!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頭怎麼樣 》小家庭冬天料理選擇,營養與美味

這邊要來講一下蝦黃厚薑母鴨的細心之處,除了它的美味與便利吸引我之外,最讓我安心的就是他們特別用心的食材選擇——這鍋裡絕對 沒有鴨頭、鴨脖子、鴨屁股 這三個部位,吃起來更健康、更放心。

首先是鴨頭,雖然有些人覺得鴨頭的肉質特別,但實際上它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吃多了容易讓血脂飆升,對心血管健康造成負擔。而且某些鴨頭還可能因環境因素累積重金屬殘留,這點總讓我有些顧慮。所以,踏輕選擇直接不加入鴨頭,讓人吃得更無負擔,也避免了這些健康疑慮。

再來是鴨脖子,它是淋巴和毒素容易累積的部位,儘管烹煮可以減少風險,但想到代謝廢物可能殘留,還是讓我有點擔心。而市場上有些鴨脖子產品經過過度加工,添加了大量鹽分和香料,吃多了對腎臟和心血管也不好。所以這次看到踏輕的薑母鴨完全避開了這個部位,真的讓我吃得更安心。

最後是鴨屁股,它雖然脂香四溢,但其實是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之一,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肥胖和血脂異常,甚至增加脂肪肝風險。而尾脂腺本身還可能殘留油脂分泌的代謝廢物,光是想到這些,我就會打消念頭。踏輕直接將這部分剔除,讓湯頭和肉質的品質更純粹,吃起來一點都不油膩。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 真正做到了把「美味」與「健康」結合在一起,選用優質鴨肉部位,讓人不必擔心吃進多餘的脂肪或潛在的健康風險。

說了這麼多,就要看我老公下廚的英姿啦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頭怎麼樣 》小家庭冬天料理選擇,營養與美味

說真的,鍋子已經是我們家最大的,還是裝不下,實在誇張的大,但….總是覺得有什麼地方怪怪的…以及不安感…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頭怎麼樣 》小家庭冬天料理選擇,營養與美味

老大,你要退冰後再煮啊,一整隻結凍去煮,要煮到明年嗎…..

我先生也太天兵了,以為這樣煮就可以了,結果我看了後面的說明,踏輕特別強調,退冰後,再將整隻鴨分解,再放到鍋子裡煮,看他手忙腳亂的樣子

實在很無言啊,結果我們把整隻鴨重新拿起來,放到砧板上,用菜刀慢慢剁,光是搞這隻鴨,就搞了40分鐘,重點是還沒下鍋喔…

所以使用說明真的要看仔細啊,不然會花很多前置作業時間啊…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頭怎麼樣 》小家庭冬天料理選擇,營養與美味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整隻鴨放進去了,這時候,薑母鴨的味道才真正的散發出來,實在太香了,當蝦黃厚薑母鴨在鍋中緩緩滾開時,香味瞬間四溢,讓整個空間都彷彿被一層暖意包裹。

薑母的辛香最先竄入鼻尖,那股溫暖又帶著微微辣感的薑香,細膩而不嗆,彷彿冬天裡的一把火,讓人瞬間感到全身舒暢。緊接著,蝦黃的鮮甜香氣悄悄滲透出來,帶著一絲大海的清新與濃郁的海鮮風味,與薑母香交織在一起,完美平衡了整體的香氣層次。

湯頭翻滾間,鴨肉的獨特肉香也逐漸融入其中,帶出一種濃郁卻不膩口的溫潤香氣。這種香味不像一般火鍋那麼厚重,而是多了一分自然的清甜與深邃的層次,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感受這撲鼻而來的幸福感。光是聞著,就能想像那一口湯頭滑入口中時,薑的辛、蝦黃的鮮、鴨肉的甘,三者在舌尖綻放的美妙滋味。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頭怎麼樣 》小家庭冬天料理選擇,營養與美味

有了蝦黃厚薑母鴨這鍋主角,當然少不了一些完美搭配的配料,讓整體風味更上一層樓!我跟先生精心準備了這些必備的食材,讓每一口都更加豐富有層次。

高麗菜
高麗菜是鍋物的靈魂之一!放入滾燙的湯頭裡,吸飽了薑母鴨的湯汁後,入口帶著清甜的口感,完美中和了薑母與蝦黃的濃郁,吃起來爽口又解膩,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茼蒿
茼蒿特有的香氣和柔軟的口感,放進鍋裡煮一下,就能吸附湯底的精華。它的草本香氣與薑母鴨的辛香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讓這鍋湯更加清新、不膩口。

魚餃
魚餃煮進湯裡後,外皮軟Q滑嫩,內餡魚漿吸滿了濃郁的薑母湯汁,每一口都帶著海鮮的鮮甜與湯底的層次感,成為這鍋裡的小驚喜。

燕餃
燕餃則是鍋物裡不可缺少的經典配角!咬開後,肉餡的鮮香與湯頭結合,滿口都是濃郁的幸福感。外皮吸湯的口感特別討喜,讓整體味道更有層次。

玉米筍
最後,玉米筍是這鍋裡的點睛之筆,帶著清甜與脆口的口感,不僅增加了湯底的甘甜風味,也讓整鍋料理更清爽、均衡。

這些配料和蝦黃厚薑母鴨堪稱絕配,每一種都吸飽了湯頭的精華,讓人吃起來既滿足又驚艷。大自然的鮮甜、海鮮的濃郁和薑母的辛香在這鍋中融合得剛剛好,讓這一餐充滿了豐富的味覺層次與幸福感!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頭怎麼樣 》小家庭冬天料理選擇,營養與美味

吃火鍋啊,最重要的就是那份開開心心的幸福氛圍。想像一下,寒冷的夜晚,一鍋熱騰騰的踏輕蝦黃厚薑母鴨在餐桌上冒著香氣,夾著自己喜歡的魚餃和玉米筍;另一邊,吃著煮好的高麗菜,配合湯底的辛香與鮮甜,在家裡緩緩飄散,然後坐在沙發追劇,簡直太完美啦。

踏輕鍋物,就是為了這樣的幸福時刻而存在。簡單調理、不費時間,卻能讓小家庭的餐桌瞬間升級為一場高級的美味饗宴。每一口都能品嚐到薑母的辛香、蝦黃的鮮甜,以及滿滿的愛與溫馨。

無論是平日的小確幸,還是週末的歡聚時光,踏輕鍋物都能輕鬆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讓我們圍在餐桌前,享受那一鍋熱氣蒸騰的幸福滋味吧!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愛與美味在你的小家庭中溫暖流動吧!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適合冬季鍋物寒冷的天氣,最能讓人感到幸福的,莫過於和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一鍋熱騰騰的火鍋。這不僅是一頓飯,更是一份家的溫度。而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就是為這樣的小家庭幸福時光而生,讓你在家輕輕鬆鬆,也能煮出餐廳級的美味料理,讓每個人都吃得滿足、笑得開心。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的調理包,從開封的那一刻起,就讓人充滿期待。份量十足的鴨肉厚實飽滿,光看著就覺得滿足。湯底中融入了細膩的薑香,微微的辛辣暖胃又暖心;而特別加入的蝦黃,將鮮美的海味巧妙地融入其中,讓湯頭更顯層次,喝一口便能感受到濃郁的精華在味蕾間綻放。這樣的滋味,不只是一道料理,更是寒冬裡帶給全家人滿滿幸福感的「暖心良方」。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美食推薦

對於忙碌的小家庭來說,踏輕的蝦黃厚薑母鴨更是完美的選擇。不需費時準備繁瑣的食材,也不用擔心料理技巧,只要將調理包放入鍋中加熱,讓湯底慢慢滾開,整間屋子立刻飄滿誘人的香氣。接著準備一些簡單的配料:高麗菜的清甜、茼蒿的草本香氣、魚餃和燕餃的軟Q鮮美,再加上玉米筍的脆口清甜,每一種都能完美吸附湯頭的精華,讓這一鍋滋味更豐富、更滿足。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料理體驗

當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熱氣騰騰的鍋物一口接著一口,孩子開心地夾著魚餃,邊笑邊說「好好吃!」;伴侶輕輕地將煮好的高麗菜夾到你的碗裡,說著:「你最喜歡這個,快多吃一點!」這樣的畫面,簡單卻充滿溫馨,讓整個家的氛圍都被幸福填滿。踏輕蝦黃厚薑母鴨,不只是單純的火鍋料理,而是讓家人凝聚在一起的美味橋樑。踏輕蝦黃厚薑母鴨口感如何調理

選擇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讓每一頓飯都能成為全家人的幸福時光。無論是週末的小確幸,還是平日裡的慰勞,只要有這鍋美味上桌,寒冷的天氣也能變得溫暖而有滋味。在家輕鬆品嚐高品質的鍋物,既省時又美味,讓你的家人感受到來自你滿滿的愛與用心。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試吃心得分享

這個冬天,別讓忙碌打亂你和家人享受幸福的時光。讓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陪伴你的每一頓餐桌時光,讓家的味道變得更豐盛、更溫暖!現在就為小家庭準備這一鍋,開啟你們的幸福饗宴吧!踏輕蝦黃厚薑母鴨鍋物鍋物搭配

在中國的版圖上尋找高家堡,無異于大海撈針。這個名字實在是太普通了,就像黃土高原上那一個個頭扎羊肚巾、身著羊皮襖、腳穿千層底布鞋的陜北老鄉,遇到第一個,你很驚奇,后來就見多不怪了。 然而,一部讓國人潸然淚下的電視劇讓這個不起眼的小鎮從幕后走到了前臺。我的目光也被裹挾著聚焦到高家堡古鎮——《平凡的世界》的拍攝取景地。 在陜北高原冬日,風很凜冽。視野中的天空遼闊而又蔚藍,土地渾黃而又干旱。腦海里不由想起路遙在這部皇皇巨著中“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的開頭。 高家堡,位于神木縣城西南50公里處,西臨榆林,南通佳縣,東與興縣隔山相望,禿尾河與永利河在這里交匯。四通八達的交通,山環水繞的神韻,使它在陜北三十六營堡中一枝獨秀,歷史上曾經商賈云集,兵家必爭,盛極一時。 高家堡古城呈長方形,東西400余米,南北300余米,南城門巍然聳立,蔚為壯觀。城墻上部建有女墻,中間有垛口、瞭望洞,邊塞御寇的特點凸顯無遺。從城門上俯瞰城內,街道以城中心的中興樓為軸心,向東西輻射為東西街,向南北輻射為南街與北巷。街巷兩旁隨行就市,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黑愣愣、油饃饃等陜北小吃飄著炊香,不知不覺就到了中興樓。 中興樓以十字洞分街,二層重檐十字歇山頂回廊翹角樓閣,是高家堡的標志性建筑。 它南伸兩翼,圈窯舉閣,石階勾連。樓的四面分別鑲嵌石額,東書“中興樓”、南書“鎮中央”、西書“幽陵瞻”、北書“半接天”,筆力遒勁。 從中興樓向西大街望去,游客熙熙攘攘,電視劇拍攝時大多在此取景。經過修舊如舊,西大街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稍加修飾,搖身一變成為劇中的“原西縣民政局”“原西縣貿易經理車隊”“原西縣供銷社”“東風照相館”“青春理發店”……置身其間,穿越時空,恍若隔世。最大的一座院落大門旁懸掛著“陜西省原西縣革命委員會”的牌子,走進去一瞧,其實是現今的高家堡鎮文化站辦公場所。 在“國營飯店”的對面,修建了一個小廣場,廣場的東側一字排開新建了七孔磚箍窯洞,是專門為拍室內戲筑造的。窯洞內陳列著孫少平當年的破衣爛衫、背的書包,孫少安騎的破自行車、拉磚的架子車等,林林總總,都是拍攝時所用的物品。目睹這些道具,心靈再次被黃土高原的蒼涼與厚重所震撼,再次被這塊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的堅韌與頑強所感奮,再次想起羅曼·羅蘭的那句名言: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高家堡,實在是高!就像扭著一曲質樸而又高放的秧歌,就像吼著一嗓子粗獷而又高遠的信天游…… >>>更多美文:寫景散文

我的家鄉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宋時因窯瓷聞名,又因手工業發達,與河南朱仙、湖北漢口一并被稱為“天下三鎮”。這里幾乎匯集了江南各種風味小吃,永和豆腐和香干蘿卜便是其中久負盛名的。 永和豆腐宋時隨瓷器傳到國內外各大小城鎮。相傳,永和豆腐與文天祥有關。南宋時期,文天祥起兵抗元,經過永和鎮時,糧草匱乏,士氣低落,永和百姓用本地豆腐湯慰勞大軍。文天祥和大軍嘗后連連稱贊,軍隊的斗志也高昂起來。文天祥捐軀后,百姓為了紀念他,就將他品嘗過的豆腐稱為“永和豆腐”。 永和豆腐采用祖傳手藝,加上贛江東昌甘甜的水,有“細膩、醇厚、爽滑、筋道”的特點。現在,永和豆腐被評為江西十大經典名菜。 “二十五,磨豆腐。”小時候,臘月小年后家家戶戶做豆腐,可見人們對豆腐的偏愛。母親通常把黃豆淘洗干凈,放在冷水中浸泡,待黃豆泡至圓潤飽滿、周圍冒起小氣泡時,就用桶挑到村里的豆腐坊做成石磨豆腐。 豆子磨完后,用熱水稀釋豆粕煮上一會兒,然后舀進面袋反復揉搓,永和當地叫“納豆腐”。當豆粕全部“納”完,把“納”出的豆漿燒開,舀到潔凈的缸里,準備點豆腐。點豆腐要用鹵水,是一個技術活,要掌握好漿的溫度和鹵水的量。鹵水加早了、加多了,豆腐老、粗澀,口感不好、顏色泛黃,出豆腐也少;鹵水加晚了、加少了,豆腐嫩、易碎,切不成塊,口感同樣不好。點豆腐時要密切注視缸內變化,而點豆腐的人會屏氣凝神,仿佛喘口氣就會殃及豆腐似的。直到缸里豆腐基本成形,大家才喜笑顏開。 過年時,除了白白嫩嫩的豆腐,還可以吃到豆泡和豆腐乳等。豆泡好存放,還可以與很多菜搭配出不同味道,比如用來燉肉湯,是年夜飯和待客的一道好菜。 除了豆腐,香干蘿卜也是永和的名吃。 舊時,老藝人唱的《梁成輝打案》中有一句:“水東蘿卜水泱泱,白沙蘿卜一把姜。”這讓永和鎮白沙沿河一帶的“一把姜”蘿卜出了名。這種“一把姜”蘿卜腌制出來的咸菜,用來炒辣椒、炒肉片、炒魚或與肉燉湯,別具風味。而經過腌漬日曬后的香干蘿卜,色黃肉脆、咸淡適度、濃香撲鼻、風味獨特,耐儲存、便攜帶,是上等的佐料。 小時候,聽大人講,水東蘿卜水分多,做不成蘿卜干,我們這邊的白蘿卜水分少、肉厚,生吃感覺帶著姜的辣味。永和人把吃不完的蘿卜,用鹽腌起來曬干。經過幾輪揉搓晾曬促使蘿卜轉黃,再裝起來密封,過完冬到第二年就噴噴香了。 因為蘿卜干是用食用鹽腌制的,所以比較咸,需要提前浸泡,炒的時候就不要放鹽了,在油鍋里過一下,便是一道香氣撲鼻的下飯菜。其實,食用這種鹽腌的蘿卜可生可熟,具有順氣、消食、平喘等功效。 如今,每年我都要向住在老家的嫂子要一些香干蘿卜,早餐或晚餐喝粥的時候來一塊,當然,也會用來燒制一些風味菜。家鄉的香干蘿卜咸咸的、香香的,如同我們的生活有滋有味。如需要去餐館招待客人時,我總要點香干蘿卜炒辣椒、香干蘿卜炒雞蛋,香干蘿卜煲鴨湯。有客人會說:“好吃,又香又有味。”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此次上山,我是特意做足了各種準備,想在山上休息一個晚上。春分,光這個詞兒,就能帶給人無數春情蕩漾、春意盎然等種種意境的想象,我無法拒絕這樣的想象,更想將春分這個節氣在黑麋峰山上所表現的一切多留存一點在我的記憶中。 果然,我們還在山腳下,就被眼前的景致迷住。以前看山上的霧,都是沒有層次的,少霧的時候,遠景略帶灰白色,多霧時則濃郁得看不清近景,連移步都很困難,所以,想看美麗的霧景是很難得的。沒想到,春分節氣上,山霧沒讓我失望,它層層疊疊地彌漫在山峰間,使山峰一座比一座朦朧,一座比一座薄而透亮,山峰間像有光從中冒出來,向天空擴散,并與遠處的天融合在一起。 黑麋峰的牌樓也在霧氣的沾染下,濕淋淋的,像被清洗過般的干凈、清澈。一條水渠沿著進山的公路,其間的水波汶微漾,水壩上長滿了大葉草,有的還被年前的舊草掩蓋著,它們在舊草內茂盛地長,將草葉尖子伸展出來,它們從縫隙間伸出頭,沒有任何羞慚的意味,枯草葉子卻有點架不住勢地萎糜下去,逐漸要癱倒在草葉的懷抱里。 小村就在霧山下,享受著一個小村應有的寧靜與美麗,霧使小村、田野濕漉漉的,田野里一派春色,草綠得像要從草尖子上冒出汁液來,田埂幾乎就要被綠草淹沒,它們幾近消失般地在田野中分散著、連接著,幸好,農事馬上就要開始,它們的原貌即將被恢復為去年的模樣。還有一些舊稻草,忤立在田地中,那么不合適宜地冒著水霧,不過,它們的舊黃色與新鮮的草綠色相間著,卻也給田野添了些許情趣,不致使田野綠得過于單調而發悶。 這是我們今年看到的最綠的田野,隔天,它們將改換容貌,被村人翻耕,播上谷種,蓋上大棚。大棚上覆著白膜,整整齊齊地鋪展開來,這就是秧田,一小塊秧田承載的是大于它很多倍的田地的需秧量。現在的農事越來越簡單,很多村人們不再播秧田,直接將谷種往翻耕好的水田里拋撒,黑麋峰的村人大多數還按原來的農事辦,不太愿意接觸新事物。 往山上行進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被山霧的美震懾住,只要一到稍為開闊的境地,我們就要停下來,極目遠眺霧山的雅致。在山上來來回回地開了好幾個回合,迷了一次路,天色就慢慢地暗下來了,霧景也從暗色中慢慢地淡下去,直至再也看不見,只能伸出手,感受它潮潤的霧氣,緩緩在手心中泅染開來。 路邊樟樹的嫩葉子,正在頂子上長著小身子,它的整個身體,現在披滿了各種色澤,一些即將掉落的葉子有一種漲滿的紅,像被憋住的臉,紅得透出紫來,只要微風拂過它們,葉子就飄飄灑灑地往大地上落,它們在空中翻卷著,不舍地反復回望著它們已經離開的母體。樹枝中間的葉,則像涂了蠟,帶著深深的綠,又像剛從豬油里撈上來的葉子,又油亮又厚重,只有頂子上的小葉子,還沒有長開,是嫩黃嫩黃的小尖子,它們直楞楞地朝向天空,接受著云霧的庇佑。 有時觀察山中的植物及挺拔的山峰,會覺得它們有一種神性的美,令人有膜拜的沖動,這種神性是自然賦予的靈動,有神秘與巫性之美,有參不透的暗處的秘密,當我一個人站立于山峰間時,被包圍的神秘接鍾而至,如果像現在一樣,有霧彌漫其間,天漸黑時,你的身體仿若被吸納而進入了山體,你是山中的一部分,微小的,隱若不見的,神靈就在你伸手可及之處,你無需與他對話,他已盡悟你一切心意。 山靜下來時,已被黑包圍,山像是另外一個世界,夜比白天長許多,總是沒有盡頭似的,夢一個接一個,它讓你迷迷糊糊中又進入了另一個夢中,這才是真正的黑夜,沒有任何塵世的煩擾,整座山像被熄了燈的房間,再也找不到半點火星,你必得等到早晨,天空放出光來,這黑才慢慢隱去。此時滿山的鳥雀歡騰起來,近處的幾只,在窗外使勁的叫喚,它們要喚醒了我,去它們的世界似的。它們在春分這個日子里,更鬧騰,更雀躍,它們在枝丫間奔走,一聲聲脆脆的,鳥語世界里,我們只能做個旁聽者,無法進入它們,無法體悟它們,無法在它們的聲音里添上我們的鳥語。 今年連著幾個節氣都與其它節日相撞合,比如今天,又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土地神類似于本土地中最高的官,村人大多在土地神管制范圍內為他修建了土地廟,這是村人對土地權屬的崇拜,在金木水火土中,土雖排最后,但其實土是能力最強的神,土能生萬事萬物,人類生命的存活也需依賴土地,因此土地在村人心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每個人從出生就擁有所從屬的廟王土地,這類似于現代人所擁有的籍貫,無論你走到哪里,爬得多高,你都是此處的,無法拋棄你生而帶來的“廟王土地”。 在麋峰山中,這個節日非常重要,提前許久,村人就做好了各種準備,香燭祭品購買整齊,上午,全村人都去祭拜,上香添燭,燃鞭炮告知土地神,他們對其的敬畏與愛意,中午,大家又都聚在一起,吃肉喝酒,為土地神的生日而狂歡。 人類對神的崇拜應是與生俱來,他們愿意對某些隱藏在暗處的不可料知的力量貫以神性的光輝,人類因對神的崇拜而有所敬畏,而有可為有不可為,事物因此而變得簡單明了,神的指向就是你所應邁的步伐,神所厭僧的就是人類所應僻免的,在山上,法律已不那么重要,山中因有了神,而令山人都那么槨樸自然,善良豁達! >>>更多美文:散文閱讀

八月,以一顆歡喜心,悅納所有 2020-08-01 欄目分類:抒情散文 標題分類:情感美文 日升月落間,時光的輪又把季節推進盛夏更深處。仿若。我們昨天還在說著七月的故事,轉眼卻又要續寫八月的新章。 路過的七月,紫薇花開,蟬棲柳枝,蓮荷滿池,落過幾場細雨,刮過幾場微風。經過的每一天,滿滿的煙火氣息,祥和而安穩。 生活如舊,無波無瀾,時而忙碌,時而空閑。走過的路,風一程,雨一更。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太多俗世紛爭。我們沿著自己生命的軌道,慢慢寫著過去,又靜靜期許著未來。 也曾寫下過清風小字幾行,也曾落筆過淡月疏語幾句。那些喜歡的,或者不喜歡的,依然安放心間。那些走遠的,就任憑走遠,被風吹散。 走進八月,風追著風,雨攆著雨,不必預約,不必刻意。空氣,自然而炙熱。一切都是新的,卻又仿若故人,仿若重逢。我依然愿與一直陪伴的你,結一份文字的緣。不必天天相見,不必時時聯系,偶爾的問候,便是我們最大的福祉。我們不離不散,不談從前,不問未來,只說現在。我愿慢慢以我手寫我心,也愿與你慢慢相看兩不厭。 八月的渡口,依舊人群熙攘,荷香拂了還滿。愿我們不隨波逐流,不困于情,不亂于心,深深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或許,也會有離別,或者失去。或許,會有更多的驚喜的安排,與我們不期而遇。若你還在昨天的舊時光里徘徊,請微笑著向前看。冥冥之中,聚散隨緣,該來的都會來,該去的總會去,我們無須緬懷,只珍惜眼前一切美好。 愿我們都能以一顆歡喜心,微笑著接納所有的好,或不好。也愿所有的美好,依然在。而那些,還未到來的,正在路上的,總能如約而至。 光陰深處,依舊有蟬鳴掛在窗外,有綠蔭擋在房頂,有尚不明朗的結局,需要我們打開。我們用淡淡素筆,淺摹淡畫,把經過的點點滴滴,留作最美的回憶。 每一天,都不可復制,卻又是新的開始。我們握著七月的美好,與八月的期許隔花相見,愿所有美好都能如約而至。 此時的荷,開的最茂盛,不彎不蔓,亭亭凈植。待一場雨后,我想去荷塘看荷,采回荷香幾縷,蓮子幾捧,蛙叫幾聲,釀一壺荷花酒,待下一個八月啟封,我們對飲,博弈,不醉不歸。 我還想,約一場八月的遇見。踏著細細荷香,你來,我在,一切剛剛好。我們一起走進綠蔭深處,笑看落花,靜看花落。我們微笑著唱生活的歌謠,寫下最美的詩。以一顆歡喜心,悅納所有。不負時光,不負自己,做了八月最美的歸人。 愿迎面而來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明媚。愿遇見或者擦肩的每一個人,都心懷善良,風雨無恙。愿我們,抬頭有遠方,低眉有詩意,步步清風。 作者:琉璃疏影,自由撰稿人,原名,張麗華,山東青島人,全民悅讀青島青少年閱讀會副主席,青島作協會員,江山文學網簽約作者,網絡美文作家。作品選入《清影淺笑》、《朵朵皆年華》、《縱使人生荒涼,也要內心繁華 》等書。出版過個人專輯《一弦清音》。有20余萬字文學作品發表于各大文學網站,若干首詩歌被選入微刊。微信號  zhanglh0789  公眾號:琉璃疏影(ID:liulishuying0789) 琉璃美刊(ID  llmk0789) >>>更多美文:情感美文

ER188TWEWQ155W

 


踏輕蝦黃厚薑母鴨口感評測如何 》冬天鍋物推薦,讓小家庭聚餐也能吃出幸福踏輕蝦黃厚薑母鴨湯底香氣評測 》冬天晚餐靈感,讓小家庭餐桌暖意滿滿踏輕蝦黃厚薑母鴨試吃評價心得 》小家庭冬季晚餐靈感:簡單又豐盛的聚餐食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57wjg5 的頭像
    k57wjg5

    陳明孜的推薦購物清單

    k57wj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